400-123-4567

“一带一路”视野下安国中药材的对外贸易与交ng28流发布日期:2024-09-09 00:16:46 浏览次数:

  南宫28提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研究古今丝绸之路上中医药文化交流很有必要。中国与丝绸之路沿途各国都有大量中药材贸易,张謇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以及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商人对中医药文化国际间交流都做出重大贡献。各个时期史料对中药进出口有很多记载。安国药材市场是全国药材集散地、古今中药材进出口窗口,是丝绸之路中药材的仓储区、中转站。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一路一带”中药材进出口上做文章,应该编纂《丝路中药志》。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①

  2014年初,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的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为把国际中医药文化交流嵌入“一带一路”,提出“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着力培养海外市场”,并确定为工作重点内容。2015年

  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①起源于汉代的丝绸之路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香料等通过丝绸之路贩运到中亚,甚至更远的欧洲。如今,中国中医药已经逐渐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中医药发源在中国,但历史上大量的中药材来自世界各地,其传输多是通过丝绸之路作为渠道的,中医药也随着丝绸之路传播到多个国家。在古代文献中对此多有记述。

  研究史料对丝绸之路的记述和当今记述“一带一路”都是地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在世界共建“一带一路”事业中,志书记载其盛况,也是必然的。本文就历史上丝绸之路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和如何记述目前中药在“一带一路”中的状况,做一阐述。

  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医药就是贡献给人类的文明之一。同时,中医药文明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结前人经验,汲取外邦营养而逐渐成熟起来的。两汉时期,中国最古老记载药物的书籍——《神农本草经》问世,它所记载的药物365种,其中就有了张謇出使西域带回的药材胡麻等。这说明西汉或以前就有了域内外物资传输渠道,但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即达到1871种,从西汉初年到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近1800年的时间里,中药材品种增加了1506种之多,其中已经有了大量海外药材。②同时期,中医药文化也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东南亚、中亚和欧洲。③史世勤在《中医药传日史略》中介绍了唐代某个时期日本正仓院保存的麝香、犀角、朴硝等60种中药材,并指出唐代传入日本的香药很受欢迎,甚至出现了派人专门入唐求香药之事。④这些药材交流,都是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流转贸易。

  ②参阅民国23年(公元1934年)《新医药刊》17~20期范天磐《汉唐以来外药输入的历史与外药之国药化》。

  唐代是丝绸之路上药材贸易兴盛时期,栗特人①是中古时代丝绸之路中药材交易的主要中介商,他们的商品基本囊括了西域与东南亚诸国的名香(名贵药材)。公元4~8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事香药贸易的中介商人主要是波斯(今伊朗)人,其商品来源从东非的索马里到欧洲的地中海,从阿拉伯半岛到南中国海,在海上丝绸之路活跃了500年。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人成为继波斯人之后将香药输入唐土的中药中介商。②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药材),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明代,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航海之旅,走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明代丝绸之路对中医药发展和对中药材种类的补充和完善做出重大贡献。郑和及他的船员们对中医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功不可没。

  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从苏门答腊内陆及印度尼西亚岛屿的森林中,带回了一些珍贵的树脂,如樟脑、乳香等;从苏门答腊活火山周围带回了质量上乘的重要药材硫磺;此外还有犀牛角、大枫子油、胡椒、丁香、豆蔻、木香、苏合香、安息香、沉香、燕窝等,也大量被随船医生列入药材,凡郑和手下所采集到的药草,马上在船上加工处理以保持其功效,便于保存和使用。这些药材中很大一部分被后世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而且影响颇为深远。

  郑和下西洋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在东南亚及印度河流域的影响。以马来西亚为例,在与郑和同行的匡愚医士所著的《华夷胜览》一书中记载,郑和舰队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奇珍异宝带到那里,其中就包括了珍贵的中药。当时随行医官除了到处施医赠药之外,还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搜集各地药物,炮制成中药,将中医中药的知识和技术传播到马来西亚。中医在东南亚及印度河流域的流传和发展连绵不息。③

  ①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

  ②2010年三秦出版社《唐史论丛》第12集温翠芳《中古时代丝绸之路上的香药贸易中介商研究》。

  ③2009年4月24日《中国中医药报》杨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郑和下西洋对中医药的发展功不可没》。

  丝绸之路,是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贸易和人文交流的通道。千百年来,从事中医药的各国商人在这条通道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医药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医药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就在于它的实用性。

  河北省安国市药材市场肇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北宋河北著名“四大榷场”①之一鄚州是药材进出口的重要市场,安国市(时称祁州,以下均称安国市)药材市场与其相距百余里,两市场遥相呼应,互通贸易。因此,安国市药材市场囤积、流通着大量中外所产药材。明代,安国市已经成为长江以北药材集散地,安国市的药材通过磁河到白洋淀直下渤海而运往我国沿海地区和世界各地,特别是到广州经海上丝绸之路运出运进数量巨大。清雍正己酉(公元1729年)进士刁显祖(安国市人)作《祁阳赋》记到安国市药材市场盛况:“年年两会,冬初春季,百货辐辏,商贾云集。药材极海山之产,布帛尽东南之美。皮服来岛夷而贩口西,名驹竭秦晋而空冀北。”②是说安国市春秋两次庙会上,世界各地所产药材应有尽有,各种货物也非常丰富。实为丝绸之路药材交易的一个节点和缩影。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安国市药材市场形成全国性且为全国最大的药材市场,号称“天下第一药市”。全国各地药商组成的众多行帮常驻或往来安国市经营,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三帮”③“五大会”④。广东帮携通过广州口岸进口的药材如广角、广木香等带“广”字的药材,关东帮、西北口帮携牛黄、麝香、鹿茸、西红花、羚羊角、虎骨等俄罗斯、阿拉伯国家所产药材,等等,到安国市药材市场贸易,同时带走国产药材如黄芪、知母等出口,仅安国市加工的“炮台芪”每年就通过广州出口300多箱。民国20年(公元1931年)京通卫帮(北京、通州、天津卫一带药商)运到安国市出售的日本产药材

  ①北宋河北四大榷场:易州、霸州、雄州、鄚州。榷场是宋、辽、西夏、金政权在边界设立的贸易市场。

  ③十三帮:关东帮、京通卫帮、山东帮、山西帮、西北口帮、古北口帮、陕西帮、怀帮、黄芪帮、亳州帮、川帮、宁波帮、江西帮。还有广东帮、广西帮等若干帮。

  有皮苓、神羔、根朴、洋丹、洋枳实、洋枳壳、砂仁、决明子等33种,印度产大腹子、大枫子2种;山西帮和广东帮、广西帮运到安国市出售的药材有南洋产的没药、乳香、肉蔻、公丁香、母丁香、荜拨、草果、益智等,印度产的檀香、牛黄、珍珠、犀角、甲片等,新加坡、泰国产的犀角、槟榔、紫蔻等,还有柬埔寨的苦果、美国的花旗参等。古北口帮、京通卫帮、广东帮、宁波帮、关东帮每年要在安国市场收购大量的蛇床子、远志、麻黄、甘草、大苏、柴胡、五灵脂、黄芩等销往日本、西欧市场,还有大量药材通过香港外销。①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国,对形成两千多年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予巨大摧残,随后对东南亚国家的侵略,使丝绸之路几乎断绝。此时,安国市药商大部分迁往天津。1860~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ng28、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协议在天津设立租借地,相对其他地区来讲,国际贸易比较发达。安国市药商的迁入,对推动天津中药材出口贸易起了很大作用。当时“搞国药出口、黄芪出口的大都是祁州人。”②专门加工黄芪的“黄芪帮”迁津后,加工的炮台芪、冲正芪、三色芪等产品从天津口岸直销香港、东南亚及西欧,安国市药商不但在海外享有盛誉,还为在恶略条件下维护丝绸之路上的药材贸易客观上做出重大贡献。

  日本侵略军侵入中国后,大肆掠夺财物。民国29年(公元1940年),日军在天津成立“华北生药协会”,对中国药材产销强行控制垄断。是年,日伪华北政务当局打着“复兴中国药业”的幌子,“恢复安国药材庙会”,以控制安国市药市的药材资源,每年廉价运走大宗大黄、麻黄、甘草、远志等药材。直到安国市解放前的民国33年(公元1944年),日本侵略者仍通过其伪“合作社”收购药材,品种有祁大黄、祁薄荷、祁木香、祁薏米、蜂蜜等运往日本。②

  ①200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宗教民俗卷》载民国20年(公元1931年)社会学家郑合成《安国药市调查》。

  本走的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药材生产则实行计划种植、计划收购、计划出口。1959~1980年保定地区外贸部门出口菊花、天花粉、紫菀、青木香、毛知母、山药、白芷、天南星、阿胶、槐米、蜂蜜、香菜子等近1500吨,其中50%以上出自安国市。

  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安国市恢复中断40多年的全国性药材市场,药材进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仅安国市北方中药材贸易货栈1980~1990年出口药材即达32个品种1360吨。其后,安国市药材进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到2015年每年有几万吨药材、饮片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非洲、澳洲等世界各地,韩国、日本等国家则有一些企业直接注册在安国市,收购、加工的中药材源源不断运回本国或销往世界各地。东南亚、非洲、美洲等世界各地所产药材,也大量输入安国市药材市场。进出口药材多通过天津、广州等口岸,顺着丝绸之路开辟、扩展的航线穿流不断,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

  我国“一带一路”规划:“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①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提出“中医药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务院将遴选可持续发展项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②中药材是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商品,也是保障各国人民健康的必须商品。因此,我国政府在“一带一路”规划方案中提出:“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ng28,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①

  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我国各地都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作为经济发展和文化输出项目,很多地方都在与“一带一路”对接,弘扬这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看,中医药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丝绸之路沿线与中国毗邻的国家,在文化、生活方式上比较接近,中医药理念易于接受,就近输出、输入,运输成本会大大降低。中药低廉的价格,符合当地民众消费水平,有利于中医药在沿线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吉尔吉斯斯坦卫生部签署的《中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中医中心项目。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0类中成药,已在乌克兰、莫斯科完成注册;乌克兰代理商与甘肃省企业签订了500万元中药保健饮料的销售合同。重庆位于中西部地区核心,作为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正在利用丝绸之路上的渝新欧铁路,打造两路寸滩保税港中的“中国(重庆)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区”,把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推向欧洲,把欧洲先进的医疗器械引进中国。中医药进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与世界医药交流将大大缩短距离。

  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巴塞罗那中医学院在西班牙联合举办“2015年首届海上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论坛”,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中医药合作新模式。②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中医药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影响深远,当前广州正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枢纽, 把对东盟各国的卫生事业交流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③ 天津处于“一路一带”的交汇点上,是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打造多式联运跨境交通走廊,畅通‘津新欧’‘津蒙俄’等运输通道。探索‘东北亚—天津港—大陆桥—中亚、西亚和欧洲’双向多式联

  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③2014年7月29日党建网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黄小晶《广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

  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广州清平等全国各地中药材市场也都在为打造中药材、中药饮片出口积极努力。仅以安国市为例,有出口业务的企业20多个,出口药材、饮片300多种,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美欧、中东等地市场。还通过天津、广州、玉林、瑞丽等口岸进口丁香、白蔻、水蛭、补骨脂等药材100多种。并且,安国市、亳州等地药材种植单位和药农把桔梗、黄芪、黄芩、薏米等药材种植推广到印尼、马来西亚、韩国、蒙古、缅甸、泰国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引进了伊朗、日本、美国、加拿大、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药材种植品种,如西红花、红柴胡、西洋参、玛卡、辣木籽、丁香、大海、白蔻、肉蔻、马钱子、大枫子等ng28。通过丝绸之路,将有更多的中外中医药文化交流,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文明传播、人类健康服务。

  古代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岁月沧桑,可歌可泣;今天“一带一路”,气势恢宏,磅礴大气,前景灿烂,可贺可书。中药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完善、发展、传播,在“一带一路”中交流、提升、辉煌。志书义不容辞记述古今丝绸之路,记述丝绸之路上的中药文化交流也是理所当然。志书怎样记述丝绸之路上的中药文化交流,做一设想,以抛砖引玉。

  首先,设定志书时限,设计体现丝绸之路上中药特色的篇目。可编纂贯通古今的志书《丝路中药志》,也可编纂阶段性断限志《一带一路中药志》。其记述范围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关药材的所有内容。篇目除设概述、大事记外,设路线(含陆上、海上)、驿站港口、出口药材、进口药材、经营单位(中、外分设)、仓储物流(含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等)、药材采集、药材种植(含养殖)、药材加工、中医药传播、要事纪略、沿途风情、药材传说、人物传、人物简介等。

  随后,理清资料来源和渠道。如果编纂古今通志,一是要搜集大量历史资料,有关丝绸之路的文献、中医药著作中记载着大量有关中外中药文化交流

  的内容。例如享誉沪港、对中医药历史颇有研究的名中医陈存仁先生,在其晚年写了一本书——《被误读的远行》①,专门考证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这本书有一大鲜明的特点,就是陈存仁先生以中医学家特有的视角来扫描郑和下西洋的这段历史,书中记载了郑和团队下西洋时所进行的大量中医药文化交流资料。二是通过外贸管理部门、外贸单位,如国家、各省市自治区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等单位搜集中药材进出口情况,有些外贸部门也有部门志或行业志。三是全国各地中药材市场,国家发证的有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河南禹州、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江西樟树、广州清平、山东鄄城、重庆解放路、哈尔滨三棵树、兰州黄河、西安万寿路、湖北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湖南邵东廉桥、广东普宁、昆明菊花园等十七个药材专业市场,另外全国各地还有100多家有地方特色的药材市场。这些市场每年都有大量药材出口,也有大量药材进口。四是港口、海关,有药材出口的报关数据,也有药材进口的数据。五是边贸市场,与丝绸之路相邻国家互市贸易,可以得到有关部门统计不到的情况。六是出国考察的医药工作人员,他们掌握着许多具体事例。七是网络资料,网上可以查阅药材进出口资料和线索。还有很多搜集资料的渠道,如新闻单位、外事部门等等。

  编纂《丝路中药志》,可将零散的丝绸之路药材交流历史资料集中起来,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贡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